花鼓灯是传播于淮河流域的一种以舞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艺术形式
。
相传
,花鼓灯起源于夏代
,在涂山脚下
,大禹会诸侯的地方
,大禹娶了涂山氏的女儿——女娇为妻
,新婚不久
,大禹便出征为天下人治水
。大禹治水十三年
,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女娇十分想念大禹
,每天抱着儿子启站在山坡上向着远方眺望
,祝愿丈夫治水成功
,早日归来
。由于她望夫心切
,精诚所至
,化成了一块巨石
,后人称为“望夫石”
、“启母石”
。为了纪念他们
,人们盖起了禹王庙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赶庙会
,打起锣鼓
,跳起舞蹈
,从此就有了花鼓灯
。
至宋朝花鼓灯已发展成为比较系统的艺术形式
,在民间舞蹈艺术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每年举行的艺术灯会
,花鼓灯都是做为压轴戏
,因此被称为“缀大灯”而闻名于世
。